首页 股票 美股

全球崛起的“中国力量”,你准备好上车了吗?

全球崛起的“中国力量”,你准备好上车了吗?

2025 年,投资圈里冒出了一个超有冲击力的论点:中国估值折扣即将消失。德意志银行 2 月 5 日发布的标题吸睛的报告里,分析师彼得・米利肯直接放话,中国的 “斯普特尼克时刻” 已到。
发表于
2025年2月13日

新投资论点,预示中国估值大变革?

2025 年,投资圈里冒出了一个超有冲击力的论点:中国估值折扣即将消失。德意志银行 2 月 5 日发布的标题吸睛的报告里,分析师彼得・米利肯直接放话,中国的 “斯普特尼克时刻” 已到。就是说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力越来越强,以后投资者想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,就得为中国的主导地位多掏点钱,这估值折扣自然就没啦。这观点一出来,可就像往平静湖面扔了颗大石头,激起千层浪。

投资情绪与分歧交织,投资抉择何去何从?

过去五年,投资界对中国投资的情绪犹如坐过山车一般。2020 年底,中国对大科技公司的打压,让投资者陷入悲伤;之后,不少人愤怒地认为中国不可投资;疫情封锁导致经济长期低迷,全球投资者无奈接受现实,纷纷亏损出售中国持股。但今年,中国科技公司的技术实力又让投资者重新重视。

这种情绪的起伏,也直接反映在投资决策上,导致投资界对中国投资产生了巨大的分歧。一部分资产管理者仍对疫情期间中国政府的严厉监管心有余悸,将当前形势视为做空的好机会。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,这是绝佳的买入时机。德意志银行对比中国的 CSI 300 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后发现,美国公司股本回报率是中国同行的两倍,但投资者支付的账面价值却是中国的四倍。一旦投资界风向转变,中国的估值折扣消失,那收益空间将不可限量。面对如此分歧,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,深入分析,才能抓住真正的机会。

宏观投资热

在投资情绪与分歧并存的大背景下,当下金融市场里宏观话题热度却居高不下,宏观策略顺势成为热门投资方向。

亿万富翁大卫・泰珀,无疑是宏观投资领域的一位高手。上季度,他大胆加倍押注中国股票,阿里巴巴、京东这些电商巨头的股票,还有跟踪中国大公司的指数基金,都被他收入囊中。早在 2024 年 9 月,北京刚承诺推出财政支出,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宏观政策信号,果断喊出买入与中国相关的 “所有” 东西。虽说 2024 年底那波刺激反弹后来没了,但今年恒生科技指数涨了 16%,特朗普关税威胁也没挡住他赚钱。从泰珀的投资里,我们能深刻体会到,在宏观投资中,把握政策风向,大胆布局,说不定就能迎来丰厚回报。

在 2024 年全球对冲基金业绩排名中,前十里有六家都采用宏观策略,这足以证明其火爆程度。宏观投资,简单来说,就是从宏观经济的大视角出发,综合考虑各种经济因素和政策导向来进行投资决策。桥水基金作为全球知名的对冲基金,在 2024 年获得 35% 的收益,超过排排网上多资产基金平均回报率 11% 的三倍多。目前桥水中国规模已超过 550 亿,在被杀的人仰马翻的私募行业实现了一年 40% 的规模正增长,更是在行业面临降费压力的局面下提升了费率。

桥水中国全天候策略

桥水的全天候模型是达利欧在 1996 年设计的,它基于经济增长和通胀构建了四种经济环境,然后给每种环境分配 25% 的风险权重,通过这种分散风险的方式,大大提升了投资组合的稳定性。简单来说,就是不管经济环境怎么变,投资组合都能有个相对稳定的表现。

不过,中国市场有自己的特点和限制,桥水中国团队也没硬搬模型,而是进行了本土化改进。他们删减了新兴市场债券等资产,把重点聚焦在股、债、商,还把 “主动管理” 和 “现金” 整合起来,形成了现在的全天候增强策略。这一调整,让策略更贴合中国市场,也带来了更好的收益。

在 2024 年 9 月之前,桥水中国靠投资黄金 ETF 赚得盆满钵满,持有两年收益约 44%。而 9 月之后,他们凭借对中国股市的深刻理解,适度增配风险资产,其中主动管理贡献了 10.8% 的高收益。这一操作,完美诠释了策略和时机的重要性。

受桥水中国成功的影响,千象、宽投等多家私募纷纷推出类似 “全天候” 策略的产品。但国内私募也没完全照搬,主要在阿尔法部分进行创新,比如搞跨市场跨资产多空交易、添加 CTA 策略等。不过,桥水全天候策略在中国落地也面临不少问题,像宏观环境差异、资产波动大、投资工具受限等。所以,国内大多采用 “全天候 +” 增强策略,这时候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就对组合表现影响重大了。

火热的行情让投资者们摩拳擦掌地寻找下一个中国达利欧,但事实上全天候策略并非无懈可击,就比方美国桥水这两年在海外的表现就不如桥水中国。美国桥水的全天候策略基金规模从 2021 年峰值的 1600 亿美元降至 2023 年底的 900 亿美元,2022 年还因为美国暴力加息亏了 22%。这说明这个策略也不是万能的,它不适应高货币、高通胀、利率快速上行和市场流动性不足等环境。2022 年国内许多宏观私募业绩下滑,部分原因就是资产暴露过度。所以,投资者需要理性看待宏观私募投资,多考虑市场环境变化对策略收益的影响。

从投资视角看向中国企业的全球崛起

我们在前文探讨了中国投资市场的种种现象,从新投资论点的提出,到投资情绪的起伏和宏观投资策略的发展,都展现出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。而这一切的背后,离不开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。当下,中国公司正凭借自身的技术、创新和独特的商业模式,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,成为全球商业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。这不仅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投资者们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想象空间。

当下中国公司在全球的竞争力越来越强!

  • 比亚迪(A 股:002594、港股:01211)与大众合作:大众汽车在全球汽车行业地位显著,在德国的工厂具备深厚产业基础。随着全球汽车向新能源转型,大众面临生产线调整难题。比亚迪凭借先进电池技术和丰富生产经验,被大众看中。大众愿让其接管德国工厂闲置生产线,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全球汽车核心区域的重大突破,比亚迪有望借此拓展欧洲市场 。

  • 小米(港股:01810)电动车获福特汽车 CEO 青睐:福特汽车历史悠久,其 CEO 的用车选择备受关注。小米从智能手机跨界到智能电动汽车领域,小米电动车以智能化设计、优秀续航和出色体验,吸引福特汽车 CEO,反映出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和体验已达国际先进水平,为中国品牌开拓国际市场助力。

  • 名创优品(美股:MNSO)全球扩张:名创优品以 “优质低价” 策略在全球时尚零售市场迅速崛起,门店遍布全球。店内 1.5 美元的睫毛膏等美妆产品因设计时尚、质量可靠、价格亲民深受全球消费者喜爱。其全球化商业模式助力业绩飞速增长,创始人成为亿万富翁,彰显中国零售品牌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。

  • PDD Holdings Inc.(美股:PDD)的 Temu 冲击美国电商市场:PDD Holdings Inc. 旗下跨境电商平台 Temu,凭借创新商业模式和极具竞争力的价格,迅速打开美国市场,平台商品丰富,涵盖多品类,吸引大量美国消费者,冲击美国本土折扣商店如 Dollar General Corp. 和 Dollar Tree Inc.,许多投资者通过做空获利,展现中国电商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创新与竞争实力。

这些案例充分证明,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影响力不断增强。投资中国公司,就等于搭上全球商业扩张的快车,有望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中获得丰厚回报。

未来投资中国,你准备好了吗?

2025 年,中国投资市场充满变数。但只要你相信中国物有所值的产品,不妨学学泰珀,大胆投资中国股票。当然,投资有风险,咱得做好功课,理性分析。未来,中国投资市场会走向何方?让我们拭目以待,一起在这复杂的市场里寻找机会。

*免责声明:本文内容仅供学习之用,不代表SnowBallHare官方立场,也不能作为投资建议。